《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报告(东北大学)

2022-09-07  来源: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网

东北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报告

作为高校“就业育人”的主渠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生涯发展意识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大学历来高度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人才培养为导向,立足于引导学生“明辨发展大势、承载责任使命、崇尚事业追求”,着眼于解决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问题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规划与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科学化、专业化、全方位的指导解决方案。

一、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东北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学校科学构建并逐步完善分年级生涯发展指导内容体系,课程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课程总学时达到96学时。结合理论最新发展,从课程育人功能、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出发,从横向时间轴和纵向内容轴两个维度,逐步形成并完善“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生涯课与就业课相呼应、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促进”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群”,包括《专业概论与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毕业生就业指导》四门课程。 

1. 教学目标与内容突显志向引领与能力塑造主旋律

    紧扣“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三位一体”分年级教学目标,打造成长发展核心课、生涯意识唤醒课、职业能力提升课、生涯行动促动课。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深挖时代精神与东大品格,突出“四性”(引领性、知识性、时代性、实用性)、“三结合”(思政培育与能力培养、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就业指导与学业指导相结合),澄清目标,改善信念,激发行动,增进青年使命感、职业幸福感,提升形势判断力、职业适应力。

2. 体验式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创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概念精讲+问题解决+朋辈互助”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实践类作业+多元化表现任务”全程体验式考核评价模式。聚焦需求,引入“生涯剧”“世界咖啡”“纸笔行动”“便利贴法”,将真实情境任务贯穿团队学习全过程;引入卡牌工具,让师生成为学习伙伴;设计开放式课程结束和延展教学资源,促进行动。

3. 全过程教学管理突显规范性和指导性

    出版三本教材和丛书《青春答案 全解大学》,根据大纲制订教学指南、统一课件。健全备课、评课、助课教学管理制度,组织示范课、试讲课,教案、教研记录、教学总结按期归档,有效监控教学质量与水平。

4. “深耕计划”打造“专业精进、全员协同”师资队伍

实施“梯队导师制”和分层次培养计划,已建成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立专家库,100%教师获专业认证。课程负责人被聘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授课专家,骨干教师被聘为全国和省就业指导专家,教学团队两次承担全国高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二等奖,多人次获得东北大学“我最喜爱老师”荣誉称号。承担部省市课题30余项,发表和获奖论文60余篇,参编书籍10余本。多人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主题发言。

二、课程建设特色

1. 突出就业思政引领功能,育心与赋能相结合

学校深入挖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中国精神和“五四煤”精神“可可托海精神”等老一辈东大人的报国情怀与实干品格,以及新生代东大人重点领域和基层就业、留辽就业的典型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孜孜以求,为国担当”的坚定信念和深厚情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根据国家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分专业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就业引领教学内容,培育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和攻关重大课题的专业优势,激发职业发展内在动力。

2. 注重本土化吸收,前沿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始终站在职业发展理论前沿,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经典性、现代性、本土性、特色性,突出内容体系的科学、合理、规范和操作性,形成了有特色的课群和教学内容。不仅包涵职业发展理论的经典内容,继承心理学、教育学的经典框架体系和结构,而且吸收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和大学生就业数据。课程以“应用”为主线、以“专业”为支撑,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较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 教学方法引入多元体验式工具和技术设计,积累与创新相结合

“精品课堂”计划、“教材创编”计划、“深耕计划”协同发力,开启“全方位”体验式学习。设定精讲专题,科学布局体验式设计。聚焦主体需求,链接真实世界,以生涯困惑作为小组学习任务,贯穿学习全过程,赋予学生在问题点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整合朋辈经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高度参与到生涯游戏、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和案例讨论中来。引入胜任力卡牌、“纸笔行动”等多元化体验工具,提升学生参与感。

4. 教学效果实现从领会层次到行动层次的跃升,反馈与优化相结合

一是,问题导向统领,体验式考核全程化。二是,开放式课程结束,促动体验式行动。努力打造“有用、有趣、有思考、有共鸣”的“四有”体验式学习课堂和生涯发展“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支持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学,促进有效学习经验的形成;以反思行动为目标,陪伴学习者与环境的全员互动,强化学习成果的持续效力。

三、课程建设效果

学生评教结果显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满意率达95%以上,任课教师考评得分均高于整体平均分。教学设计满意率达98%,课程推荐率达100%。座谈、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课程的指导作用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得到学生一致认可。学校督导组认为,课程授课教师备课充分、讲课认真,以多种方式达到课程目标,学生积极性、参与感和获得感强。

课程先后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东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配套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成功上线,多次被教育部官网、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近年来,不断涌现在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事迹,用人单位评价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对于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及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四、课程建设规划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纳入东北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未来将持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就业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实施科学评价,推动学科建设,加强专家化教师培养,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类公共课。